培训招生
S
成功案例
uccessful case
当前位置:
刘湘墓考察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7-09-04 16:01    
刘湘墓考察

  刘湘墓考察

  玄星风水:刘湘(1888年-1938年),又名元勋,字甫澄,法号玉宪,汉族,生于1888年7月1日,四川成都大邑人,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,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,四川省主席。1929年,重庆大学成立,其为第一任校长,并且为重庆大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。

  卢沟桥事变后,刘湘出川抗战,1938年因病在汉口去世,逝前留有遗嘱:“抗战到底,始终不渝,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,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!”

  刘湘墓建成于1940年,占地115亩。总工程师为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杨廷宝教授。墓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,线条对称。建筑气势宏伟,布局结构严谨,在长达400余米的中轴线上,有浮雕石碑式的大门、三洞门、四方亭、多角亭、荐馨堂等主体建筑。当时以牌坊门为正门,门前为小桥流水。桥为石质,栏柱上雕有云纹。桥前,原有一尊高10米的汉白玉石刻“刘故上将神道碑”。字为龚泽博书,碑文为杨庶堪撰。碑在1965年被毁。牌坊门上刻“刘故上将墓园”,石质坚固,雄伟壮观,现已不存。

  从牌坊至阙坊(俗称三洞)的大道两侧的柏树,均为当时四川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张群、张澜等手植。

  阙坊为牌楼式建筑,红墙绿瓦,正中悬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“永念忠勋”,背面正中悬有蒋介石题匾“英姿飒爽”,现已不存。

  阙坊左右为两座碑亭,一座为四方形,立余中英所书的《国葬令》碑;一座是多角形,立刘东父所书的《褒扬今》碑。两亭均为木石结构,简瓦脊爪,彩绘隶漆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碑及多角形碑亭毁于“文革”中。

  在阙坊与荐馨堂之间的平坝上,原有刘湘戎装铜像立于高约二米的水泥座上,今则无存矣。

  荐馨堂即享殿,为重檐歇山式的木结构建筑,高大宏敞。原正中供奉刘湘身着上将礼服的巨幅彩色油画像,藻井上绘有三个大型国民党党徽。东西配殿供刘氏列祖列宗牌位,周围广植玉兰,现已不存。

  荐馨堂后便是刘湘墓,下为须弥座,上即坟台,台四周为雕花栏壁,再上为坟墓封土。墓于1966年8月被毁。1985年复建。墓碑写“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” 。

  历史沿革编辑

  1938年1月20日(民国27年),刘湘因病不治,在汉口万国医院去世,终年48岁。

  1938年2月14日,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刘湘,由刘湘部下在成都武侯词西侧选定墓址。墓园山时任南京工学院教授的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先生规划设计,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,于1940年初建成。[1]

  1953年改建为公园,占地86000平方米,其中绿化面积72591平方米,水体面积11371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89%。[2]

  后记编辑

  1, 刘湘葬于刘备墓旁,有认祖归宗之愿,亦有比肩为“蜀王”之意。然刘备终身奋斗之“匡复汉室”相较刘湘“民族救亡”就“汗颜”了。

  2, 刘湘率领三十万川军出川抗日,较之诸葛亮无谓地率蜀军出岐山攻魏,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,于其归宿可知。刘湘灵柩被扶送回川,蜀民哭声震天,争相迎送,十里长街,万人空巷。诸葛亮则远葬在汉中勉县定军山下。“从古知兵非好战”啊。

  3, 传说中的“桃园三结义”,关张的衣冠冢都在相距“汉昭烈陵”甚远的“衣冠庙”和“桓侯巷”。刘湘与年长5岁的潘文华上将为军校同学,后成为终生好友和战友。1938年1月,刘湘在武汉病逝,潘文华护送灵枢回成都,被任命为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,成为刘湘旧部中举足轻重的铁腕人物。1949年4月,被任命为西南军政长官署副长官。12月9日,他与刘文辉、邓锡候在彭县通电起义,1950年10月,潘文华病逝于成都,遗言葬于刘湘墓旁。潘墓距刘墓直线距离仅300米左右,相互之间清晰可见。

  4, 现大部分建筑均为重建,树木为移栽,只有墓前的几棵大树似乎还是原栽,再就是嵌在围墙中的“工程责任人公示牌”。